热词:珠宝、  结婚、  翡翠


深度了解饮茶文化:器皿篇

2014-12-25来源于:奢侈品中国编辑:夏天

如果只是简单的日常饮茶,有茶叶、开水、水杯就可以完成。但如果说到品饮,茶具可增添不少的情趣。在中国闽南、潮汕地区泡茶有四宝:潮汕炉(烧水的炉)、玉书碨(烧水的水壶)、孟臣壶(泡茶的小茶壶)、若琛杯(饮茶的小杯)。这些都是泡茶时最实用的几种茶具,若在此基础上加入公道杯、水盂等等其他用具,那泡茶将成为一个更加有趣的过程。

茶文化

1、冲泡器的种类

冲泡器分为原形茶的“浸泡器”与粉末茶的“调搅器”。只要可以将茶叶(包括解块后的块状茶)浸泡在水中的器皿皆可作为“浸泡器”,依形状的不同,大致可分为四大类:

茶壶是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由壶盖、壶身、壶底、圈足四部分组成,壶盖有孔、钮、座、盖等细部。壶身有口、延(唇墙)、嘴、流、腹、肩、把(柄、扳)等部分。由于壶的把、盖、底、形的细微差别,茶壶的基本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。泡茶时,茶壶大小依饮茶人数多少而定。茶壶的质地也很多,目前较为常用的是紫砂、陶壶或瓷器茶壶。

基本器型大多是直口或敞口,桶状的身子,有盖或无盖,有方便倒水的折嘴或没有,有把或无把,都可以拿来泡茶。基本型状为大口深腹平底,有盖或无盖,有方便倒水的折嘴或没有,多无把手。一般是体型较大的圆柱形容器,底部有出水的开关或没有,双层的具有保温功能或仅单层,有盖或无盖。

2、冲泡器材质与茶汤的关系

制作冲泡器的材料有金属、陶瓷、玻璃、竹木等等,从卫生角度来看,这些材料的稳定性必须要高,不得有成分释出于茶汤之中,尤其是有毒的元素。此外还包括气味,因为气味更会直接影响茶汤的品饮。

浸泡器的材质还会影响茶汤的风格,这风格是指茶汤香、味的频率。同样一种茶,我们可以把它表现得比较高频,有如小提琴的风格,也可以把它表现的比较低频,有如中提琴的风格。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异,是因为浸泡器不同的传热速度造成的。

传热快者,也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散热快、不保温,如银器、烧结程度高的瓷器,浸泡出来的茶汤风格是较清扬、高频的;传热速度慢者,也就是散热慢、保温效果好的,如竹木器、烧结程度低的陶器,浸泡出来的茶汤风格是较低沉、频率较低的。如果茶的特性是属于比较清扬的,或是你希望将茶表现的比较高亢,就选择散热速度较快的浸泡器,反之,则选择散热速度较慢者。

一般而言,散热速度快者比较不容易将茶闷了,不只香味清扬,苦涩味也会降低。如果遇到特别强调“高频”以及容易苦涩的茶,就可以采用人为的方式加速“茶汤倒出后茶叶的散热”,如打开壶盖,甚或振荡壶身让茶叶松散开来。古代还有在壶外淋冷水的做法。若觉得打开壶盖的做法不雅,有碍观赏,也可以采取 “水多茶少”的方法,避免壶内茶量聚集太多(如此,一壶茶就无法冲泡太多次),或是将下一泡的水温特意降低

3、杯子与茶汤的关系

杯子与茶汤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杯形、深度还有颜色三方面。我们也可以利用这样的误差来加强特定茶汤的视觉效果,如用月白的杯子装绿茶,茶汤将显得更绿;用牙白的杯子装红茶,茶汤会显得更红。

敞口、缩底的盏形杯最利于饮用,因为只要稍微一倾斜,就可以将茶汤喝完;但直筒形的杯子,就必须倾斜至水平以上才能将茶倒光;若将杯子做成缩口的鼓形,就更需要加大倾斜角度,喝茶时必须仰起头才能将茶汤喝完。

杯子的深度影响茶汤的颜色,为求判断上的准确,小型杯的适当容水深度最好为2.5cm,而且杯底要有足够的面积,如果是斜度很大的盏形杯,杯底的面积将变得很小,虽然杯子的深度已达到标准,但由于底部太小,显现不出茶汤应有的颜色。

影响茶汤的主要是杯子内侧的颜色,如果是深颜色,如紫砂、朱泥的本色,茶汤的真正颜色是显现不出来的,这时杯子的“欣赏茶汤颜色”功能就无法实现。白色最容易显现茶汤的色泽,但必须是“纯白”才能客观地显色,如果是偏青的所谓“月白”,则茶汤看来会偏绿;如果是偏黄的所谓“牙白”,则茶汤看来会偏红。